返回 狠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32节 端平入洛2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58小说]https://m.58books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sp; 吵了闹了,官家耳朵受罪。
    作为右宰相,政事堂老大,郑清之的建议自有一批朝臣为他呐喊助威,声势不小。
    但乔行简也不孤单,纠集了一批党羽来为他支持他,并且还有意外之援。
    签书枢密院事郑性之与乔行简不是同伙,他名字与郑清之只差一个字,五百年前同一家,但郑性之对他这个本家的进兵策略是不感冒的。
    他赞成乔行简的意见,认为进兵太过冒险,不可为之。
    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陈贵谊同样认为进兵不可取,与其讲兵法,不如讲兵员,陈贵谊是忠顺军的“老迷弟”,认为两淮之兵对付蒙古铁骑,只怕力不从心,换作是忠顺军出动还差不多。
    兹事体大,双方争执不下,有人提议问问地方大员的意见吧,他们身处一线,也有发言权。
    宋朝处于战争前线的大员有两淮制置使赵范和淮东制置使赵葵,他们是提议人,当然赞成出兵。
    除他们之外,还有四川制置使赵彦呐、京湖制置使史嵩之、权沿江制置使吴潜,朝廷遣使急问赵彦呐、史嵩之、吴潜的意见。
    然而,得到的回复是三位制置使的一致反对,反对进兵以据关守河的策略!
    提出的意见与乔行简的意见大同小异,都以和为贵,不要出兵,维持现状,与蒙古人谈判。
    按理说,南宋国防最重要的三大战区(两淮、京湖、四川)中,有两大战区的主官反对北进,按说这事就该到此为止了。
    不过,此时主战派迎来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伙人:大老板宋理宗。
    赵范、赵葵两兄弟并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,他们想动手出于郑清之的授意,郑清之则窥视到宋理宗想要争个面子,好青史留名的决心,这才让赵家兄弟上书进兵
    有了这个由头,宋理宗作出了决定:“进兵三京,复我河山!”
    五月,宋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,全子才为先锋,赵范节制江淮军马以为策应,正式下诏出兵河南。
    若收复三京,宋理宗的功绩必然是南宋所有帝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,名垂史册,其意义是无限大的。
    既然皇帝一意孤行,朝臣们只能执行。
    赵葵为帅,加其权兵部尚兵、京河制置使、知应天府、南京留守兼准东制置使等诸多头衔,率军进兵三京!
    由于出动大军进占洛阳、汴京和应天府这三京发生的时间是在端平元年,史称”端平入洛!
    当这个决定通知到各路大员时,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一点都不给脸朝廷,再次上书,坚决反对进兵。
    他认为应该防守,蓄积实力,等待时机北上,方为上策。
    看到史嵩之这份奏折,宋理宗十分愤怒,对郑清之道:“端平入洛是国之大事,正是用人之际,史家世受国恩,史蒿之却不识大体,令朕失望!”
    郑清之建议道:“虽然如此,史蒿之所在的京湖重要,离洛阳近,其统率重兵,且有钱粮,朝廷用人之际,陛下宜用其人!”
    宋理宗强压火气,派了使臣急赴襄阳,向史蒿之传达旨意,要他积极配合进军!

第232节 端平入洛2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