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穿越农家种田忙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章 (修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58小说]https://m.58books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赶集这日,李明锦在熟睡中被父亲叫醒,河西村距离南山镇走路要一个时辰,虽然村里有牛车,但是为了省钱,家里人都是走路的,深秋的早晨露水重,一些凉意传来,李明锦打了一个微颤,快步跟上大人们的步伐,今天赶集来的人有父亲,母亲,二叔二婶,父亲与二叔各挑了一个担子,总共两石打出来的bA0米,准备去卖到粮店换点银钱,母亲和二婶则是为了去交绣活,再买点日常家用的东西。今年家里开荒来的四目旱地,每亩地收了两石bA0米,大约现在带的三百多斤,四亩地也收了八石,以往出去赋税是不够吃的,不过今年朝廷免了赋税,还分了八亩水田,明春就能下种,所以今年可以卖点粮食换点银钱补贴家用。
    一行人走了一个时辰,终于到了南山镇,李明锦一直以为镇上应该是电视上放的小桥流水,酒肆,小摊有序的的排两边叫卖,谁知道的所谓的镇就是房子b乡下多些,瓦房多点,大部分还是土屋啊,说好的小桥流水呢!酒肆倒是那种木架构的屋子,也不是想象中的大而宽敞,派气十足的样子,真是幻灭啊!
    父亲二叔准备去了粮店,母亲与二婶要去绣坊,没有任何犹豫的,李明锦跟在了自己老爹后面,粮店的掌柜一看就是JiNg明灵活之人,笑眯眯的m0着自己的两撇小胡子,看到有人挑着担子,知道生意来了,忙上前:
    “大兄弟,这是要卖bA0米”边说边用手捧起bA0米看了看,点了点头说道:“本店新收bA0米3钱银子一石。”换成铜板的话300文,李明锦一边在心里计算着物价,两石bA0米600文,晋朝的一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现代的660块左右,也就是说2石bA0米卖了不到400块。。。
    没等父亲和二叔开口,李明锦对掌柜的说道:
    “掌柜的,您看这bA0米是刚打上来的,品相也好,我们家担来卖的都是帅的最饱粒的,您也看到了,您看能不能再加点。。刚才我们前面也去了几家店问了价,别人家可b您价给的价格高点”
    “嘿,这小家伙倒是机灵。。。也罢,现下好不容易太平了,你们也不容易,就三钱半,怎么样,不能再多了,我们也不容易。”李继旺兄弟两看掌柜给的价也是很实诚了,连忙谢到:“麻烦掌柜的过称了。”过完称,结着700文钱放进钱袋,爷三人,都挺高兴的,李继旺真没想到儿子嘴巴挺能的。
    那头小王氏与林氏,刚交了绣活,一人拿到了30文工钱,总共60文,又接了一些伙计,准备寻丈夫儿子去。妯娌两人边走边聊着家常。
    “大嫂,锦儿现在好了。。。真是菩萨保佑。明年家里多了8亩地,想来日子也能宽松点。”
    “是啊,你不知道我前段时间,心真是刀割的一样。。。。”小王氏一想到儿子躺在床上高烧不退的样子,就心疼难受的不行,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R啊。
    “大嫂,放宽心吧,锦儿是有福之人,现下已经大好了,以后肯定有后福,这不朝廷分了家里半8亩地,还免了三年的赋税。以后日子好过了,孩子们也不能跟着受罪。您呀。。。就放开怀吧。”林氏安慰着,想起什么似的又说道:
    “大嫂,明辉也7岁了,孩子大了,天天就在村上瞎玩,乱跑,也不是个事儿,以前家里太穷,是没办法,眼看着有点奔头,我想和娘说说,明年看能不能送娃去学堂。。。”
    小王氏顿了顿,是啊,孩子们都大了,以后也得有所打算,李家以前也是富足之家,见识自然也不一般,不认为孩子就是土地里刨食就能一辈子过的好,前些年天灾*,可是饿Si了不少人。不过这是也急不得,还得好好和家里合计合计。
    “晚上回去和爹娘提提这个事儿吧。”说着说着妯娌两看到丈夫并李明锦正在约定的地方等她们,连忙上前问道:
    “孩子他爹,今年粮食卖的怎么样?”
    看着妻子急切样子,李继旺笑着回道:“2石bA0米,bA0米卖了700文,还得亏锦儿,多卖了100文。”说着欣慰的m0m0儿子的头,李继兴在一边将李明锦对掌柜说的话,绘声绘sE的描述了一番,小王氏高兴的拉着儿子的手,感觉很欣慰,有种吾儿长大的自豪感。
    一行人又去了杂货铺,买了一包盐50文,打了一小瓶酱油5文。又去R铺买了2斤五花R花了18文,买了3根大骨头花了2文文瞬间只剩下625文。看着已经到快到晌午了,一行人拎着东西往家里赶去。
  &

第4章 (修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