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东瀛娱乐家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百四十二章 也没办法把话再带回去就是了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58小说]https://m.58books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sp; 狄德罗的主张在西方演员中,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赞同。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还是听从情感的驱遣去表演,并且以此自豪。姑举十九世纪后半期两个最著名的法国演员为例。莎拉?邦娜在她的里叙述她在l敦表演拉辛的悲剧的经验说:“我痛苦,我流泪,我哀求,我痛哭,这一切都是真实的;我痛若得难堪,我淌的眼泪是烫人的,辛酸的。”安探汪谈他演易卜生的的经验说:”从第二幕起,我就忘掉了一切,忘掉了观众以及戏对观众的效果,等到闭幕后还有好一阵时候我仍在发抖,颓唐,镇定不下来。”很显然,这两位法国名演员都没有理睬狄德罗的劝告。但是在欧洲也有些演员是符合狄德罗理想的。狄德罗屡次提到十八世纪英国名演员嘉理克,却没有提到裴兹杰罗德记下来的嘉理克演莎士b亚的的一段经过1,嘉理克扮演理查三世的激烈的情感2,演得活灵活现,使得演恩娜夫人的配角什敦斯夫人看到他的那可怕的面孔,当场就吓得惊慌失措。但是正在表现激烈情感的当中,嘉理克却暗中瞟了她一眼,提醒她不要打乱表演。从此可知,嘉理克当时心里还是很冷静的。狄德罗也没有援引英国一位更伟大的演员来替他的理论做证据。莎士b亚曾经通过哈姆雷特的口吻,向演员们提出这样的劝告:
    千万不要老是用手把空气劈来劈去,像这样子,而是要用得非常文静;要知道,就是在你们热情横溢的激流当中,雷雨当中,
    我简直要说是旋风当中,你们也必须争取到拿得出一种节制,好做到珠圆玉润。1
    要节制就要镇静,就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cHa0。莎士b亚的指示与狄德罗的主张基本上还是一致的。
    从此可知,关于演员在表演人物情感时自己是否应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问题,在演员与戏剧理论家之中,存在着两个鲜明对立的阵营,即所谓T验派与表现派。狄德罗是主张先T验后表现的。他的毛病在于把一个基本正确的主张弄得太绝对化了。这里我们须注意两个事实:
    头一个事实:演员与演员之间,个人才能是不一致的,有人长于发挥理智,也有人长于发挥情感。据近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,演员们确实可以分为两派:“分享派”(分享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)和“旁观派”(旁观自己的表演):而这两派的代表之中在表演艺术上都有登峰造极的。
    第二个事实:过分强调理智控制,每次表演都重复一个一成不变的“理想的范本”,也易流入形式化和僵化,使戏剧缺少生气。在演剧的领域里和在一般文艺领域里一样,真正的理想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:理智的控制不过分到扼杀情感和想象,情感和想象的活跃也不过分到使演员失去控制。每次的表演是复演,同时也
    是创造。”理想的范本”一定要有,但是在每次表演中须获得新的生命。当然,这个理想需要更辛勤的锻炼,更高的艺术修养。
    123

第三百四十二章 也没办法把话再带回去就是了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